
真正的孝子
崔沔( 673~739年):字善冲,唐朝诗人。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原籍博陵,今河北安平。应制举,对策为天下第一,累迁祠部员外郎。睿宗朝转著作郎,开元中历秘书监太子宾客。二十七年卒,年六十七,赠礼部尚书,谥曰孝。 崔沔幼时家居成都地区,崔沔八岁时父亲就死了,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。十三岁时,他妈又得了眼病,于是他变卖了家产,到处为母亲求
崔沔( 673~739年):字善冲,唐朝诗人。京兆长安(今陕西西安)人,原籍博陵,今河北安平。应制举,对策为天下第一,累迁祠部员外郎。睿宗朝转著作郎,开元中历秘书监太子宾客。二十七年卒,年六十七,赠礼部尚书,谥曰孝。 崔沔幼时家居成都地区,崔沔八岁时父亲就死了,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。十三岁时,他妈又得了眼病,于是他变卖了家产,到处为母亲求
潘综,是晋朝时代浙江吴兴人。当时妖党孙恩作乱,匪兵攻破村邑,潘综有一个年老的父亲,已是七十多岁的高龄,难于行动,他就背负着父亲,逃避匪祸。因此他不得不走得很慢,有给匪兵追上的危险。他的父亲潘骠对他说:“我年已衰老,不能行动,无法逃走,你年纪轻,独自一个人逃,还可来得及避去匪祸,如果带着我走,走得很慢,势必给匪兵追上,那么我们父子二人都要遇
孟母三迁 孟母,孟子的母亲仉(zhǎng)氏,战国时邹国人。她克勤克俭,含辛茹苦,坚守志节,抚育儿子,从慎始、励志、敦品、勉学以至于约礼、成金,数十年如一日,丝丝入扣,毫不放松,因此成就了孟子,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。 《三字经》中有“昔孟母,择邻处;子不学,断机杼”之句,说的是“孟母三迁”,以及“孟母断织”的典故。
岳母刺字 岳母,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。她在国家危亡之际,深明大义,励子从戎,并在岳飞背上刺字“精忠报国”,被传为佳话,世尊贤母。晚年姚太夫人随岳飞军中奉养,绍兴六年春病逝鄂州,宋高宗赐葬于庐山,埋于株岭。 典故“岳母刺字”是这样的,起义军杨么久慕岳飞文武全才,因此特差王佐拜访岳飞,想聘请他前去相助。王佐拿出许多金银珠宝作为聘
陶母,陶侃的母亲湛氏,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良母。她以教子有方和宽厚待人称道于世。陶侃幼为孤子,家境贫寒。陶母含辛茹苦,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,供养陶侃读书。陶母“截发筵宾”、“封坛退鲊”等典故被广为传颂,大家尊其为“贤母”。 在陶侃年轻之时,有天下大雪,陶侃的朋友鄱阳孝廉范逵来访。陶侃因家贫,担心没有招待而怠慢了朋友,心中十分焦虑。母亲看在
朋友乔迁我们前去祝贺,在她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里,摆放着许多新潮的家居用品。忽然我发现在卧室里有一样东西极不适宜地立在那儿,那是一只一米多高的水缸,很旧的颜色,缸口出还有许多裂痕,就因为这只缸,整个房间的布局和格调全被破坏了。 我们围着那只缸看,很普通的那种,绝没有什么收藏价值,真想不通她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时里。这时朋友走过来,说:“我搬了
冬夜,山高月小。我摸进采石场,跟直白,爸,我不想读书了,这事,我想了好久了。 父亲听后只问了一声,肯定了吗?是没钱供你上吧?爸这条命还在! 我捡起地上的行李,执意转身。 “呯”!父亲狠狠地将羊角镐砸在一堆石上,火星四溅,他瘦小的身子渐渐地矮了下去。 走了好久,山谷里仍可听到父亲如狼一般的号叫。 我的,贫瘠而苍凉,山连山,石挨石。
在我家楼下的花园里,每天都坐着一位婆,听说都八十多岁了。只见她脸色暗淡干瘪,浑身骨瘦如柴,头发缭乱无神地坐在一块大石板上。每个路过的人,闻见她身上撒发出来的臭气,都会用鄙夷地口气说:“臭死了,快滚啊!每天坐在这干嘛啊!没地方坐偏要坐这么!” 而老婆婆听后,一颗颗珍珠般大小的泪珠从她那干瘪了风化了的脸颊滚落下来。 我看后不忍,熬了一碗肉
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,发现儿子的衬衣袖口,也就是他握鼠标的那只手的袖口,纽扣松动了。 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,要不然,就掉了。 儿子很年轻,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。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。母亲因此而骄傲,骄傲的时候就想,她是作家的母亲。 屋子里很静,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滴滴答答的声,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。儿子在对着电脑写作。他的思绪
双休日,儿子俯在书桌上做作文,半晌没写一个字,只望着白纸发呆。我偷偷瞄了一眼,发现作文题是《今天你最感激谁》。心想,老师真会出题,写这种作文,能让孩子明理懂事,在孩子的心田播下感恩的种子。 我们家境不算好,孩子他爸下岗后开了一家小书店,儿子上高中后要手表、要自行车只管向爸妈伸手,仿佛爸妈是取之不竭的“银行”,要钱仿佛都是理所当然,问心无
佛陀正法本意工作室是教育性、非赢利性、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机构